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荀彧很矛盾。
他不赞成刘巴的建议。
将胜利寄希望于孙策的内乱,将仁政寄希望于天子更化,都过于一厢情愿。
孙策在细节上或许有不足,但他在全局掌控上展现出来的能力令人惊叹。
这样一个人会坐视内部分裂而无动于衷?他强调刺史的监察职能,剥离太守的兵权,足以说明他明白平衡的重要性。
新朝鼎立,可以造就一批军功权贵,这些人不乱,天下不会乱。
孙策设首相、计相,放民权、财权,唯独将兵权掌握在手中不放,都表明他清楚什么可以放,什么不可以放。
至于后者,长安城南的博望苑可以证明此路不通。
孝武帝当初也曾说三十年治乱,三十年升平,可惜终他一生,这个愿望都没能达成,反而亲手毁掉了培养的接班人。
蒋干约他在博望苑见面,孙策请杨彪梳理官制演变,这些可能有为眼前政局服务的用意,但也表明孙策对此有所认识,寄希望于天子自我约束、自我更化,远不如希望孙策来得实际一些。
但他不能和刘巴说这些。
刘巴的思路和天子更接近,不可能接受他的建议。
况且这些话,他只能对天子说,不宜到处宣扬,免得让人觉得他和天子离心。
天子已经很难了,他不能再给天子找麻烦。
荀彧和刘巴商量了一些应对经济困难的事,便起身告辞了。
他先到尚书台坐了一会,梳理该站采集不完全,请百度搜索'格!
!
格!
!
党!
',如您已在格!
!
格!
!
党!
,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
javascript”
>outputcontent('53','53577','31487447','0');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