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英才汇集

轩辕天纬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群英争霸之汉末最新章节!

    天下人都知道北疆军不好对付,所以士族门阀们也极为支持朝廷的这次“剿逆”行动。

    在刘飞演武场大练兵的同时,洛阳一时间英才汇集,除了十五万“中央军”外,世家大族的各路兵马集合起来也有二十五万人。

    首先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派出了两位袁家年轻一辈中的俊杰——袁绍和袁术,袁家财大气粗,出兵五万,自备粮草,袁绍统军三万,袁术统兵两万,前往洛阳集结。

    其次是杨家,历史上杨家也是四世三公,不过目前只有三世三公,因为杨彪现在还没担任过太尉之职,而且杨家与袁家素来联姻,袁术娶了杨彪的女儿。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杨家现任家主杨赐派遣儿子杨彪(杨修之父)率领三万家兵相助。

    接着是其他世家出兵的出兵,捐粮的捐粮。

    荀家也在大势所趋治下捐助了一些粮草,并派出了两名杰出了子弟前去历练,这二人便是荀彧和荀攸。要不是荀爽极力阻拦,荀家肯定也会在这次朝廷的号召中出大力气。

    荀氏为颍阴望族,荀爽的父亲荀淑(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党锢解除,司空袁逢荐荀爽为官,不就。

    荀爽收到过荀攸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荀攸在北疆的所见所闻,荀攸用了“人皇之治”这四个字来形容北疆的生活现状。就是因为这四个字,荀爽便亲自前往北疆游历了一次,所见所闻,无不叹为观止。心中不禁感慨,若刘飞执掌天下,是不是整个天下都会变成这个样子......

    总之就一句话,荀爽更看好刘飞,而不看好朝廷,这便是荀家为何在这场“旷世盛会”中走走过场的原因。

    除了士族门阀,还有一些其他太守、县令。

    北海太守孔融、丹阳太守陶谦、安熹县令刘备、关羽、张飞、东郡太守曹操、长沙太守孙坚、陇西太守董卓.......

    常言道,枪打出头鸟,墙倒众人推,不管刘飞之前为人处世如何,现在这些人却全都举着“大义”的旗帜讨伐他,至于他们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没有参战的“诸侯”就是在辽西任职的左中郎将公孙瓒,据说是“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至于是不是真病了,又有谁去理会呢?辽西,太远了......

    曹操本也不想来的,他与刘飞惺惺相惜,不想与刘飞为敌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便是他知道刘飞到底有多么强大。无奈皇甫嵩亲自点将,他不得不遵令行事,刘飞就是前车之鉴,他没刘飞那种实力敢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相信,只要他敢违令,朝廷的大军立刻就会兵临东郡城下,对付他曹操,朝廷用不着准备三个月。因此他来了,但是前往洛阳的同时也派人给刘飞送了一封信,言明自己的苦衷。虽然他知道即使不送这封信刘飞也会理解他。

    还有一个世家大族也跳出来反对刘飞,这各家族的出现让刘飞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个家主便是河内司马家。

    司马家现任家主是司马防,司马防字建公,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生于汉桓帝建和三年(149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终年七十一。有八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晋宣帝司马懿是其次子。

    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俱知名,因每人的字中都有“达”字,故时号“八达”。他对待儿子很严格,即使儿子弱冠成人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

    司马家是河内大族,也可以称得上是河北大族,河内又紧邻并州,所以司马家跳出来反对刘飞并不觉得奇怪。

    ......

    中平二年六月,轰轰烈烈的“讨刘运动”开始了。

    朝廷的布置与刘飞先前的推测极为相似,三路大军讨伐并州,想要让刘飞首尾不能相顾,因为据他们所知,北疆军唯一的弱点就是兵少将寡。

    第一路东路军,卢植统军十万攻打壶关,由七万“中央军”以及三万地方部队组成,主要将领有袁绍、刘备、关羽、张飞、宗员等人。

    第二路中路军,朱儁统军十万进攻箕关,由五万“中央军”和五万“杂号部队”组成,主要将领有袁术、孙坚、黄盖、程普、韩当、祖茂等人,荀攸为随军司马。

    第三路西路军,皇甫嵩率军二十万进攻并州上郡、朔方郡,由三万“中央军”和十七万地方部队部队组成,主要将领有陶谦、曹操、荀彧、董卓及其麾下将领谋士。由于并州西部地区主要为平原(河套平原)无险可守,不像东路和中路那样有险关阻挡,因此被寄予厚望,因此这一路兵马最多。但实际上这里也是兵分两路,因为董卓的三万部队只有他自己能指挥的动。皇甫嵩也没打算能调动的了董卓的部队,但是董卓的西凉铁骑强悍,有利于在西线作战,所以才被安排在这一路。

    朝廷制定的分兵之计并不高明,甚至是摆在桌面上给刘飞看。但它的厉害在于使用的就是阳谋,如果刘飞不上当,将主力摆放在西线,那么东路和中路攻打两关的佯攻立即就变为主攻,到时候东路军攻破壶关,或者中路军攻破箕关之后,并州之内将在无险可守了。

    虽然攻打壶关和箕关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但是平均到“联军”每一支部队头上,损失便被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程度。反观北疆军则不然,就算朝廷联军用十名士兵的生命换取并州一名士兵的生命,拼到最后,联军还有近十万,而北疆军将不会留下一兵一卒。

    就在朝廷磨刀霍霍的时候,刘飞领着十万士兵从演武场出来了......

    十万士兵全都通过了考核,令刘飞很是满意,但是刘飞还是选择了其中较为优秀的七万人马补充到各营之中。而剩下的三万,则是让他们加入到治安军内,同时治安军也多了另外一个名字——预备役。而这七万人马分别为疾风营一万人马,飞虎营一万人马,神箭营一万五千人,龙骧营一万五千人,玄武营一万人,神机营一万人。

    刘飞等人从演武场出来之后,得到了朝廷大军分部情况的他立刻通过字母传音石给众将领下达命令:李靖负责并州西线,张辽率领三万大军前往西防线,担任李靖副将,听命于李靖。等张辽的大军一到,李靖手中便有四万大军,其中疾风营三千人马,飞虎营五千人马,神箭营两万人,神机营三千人,龙骧营五千人,玄武营四千人。

    秦琼负责并州东线,张燕领军前往支援,东线兵力除去亲卫军五百人外还有两万五千:疾风营三千,飞虎营三千人,神箭营三千人,神机营六千人,龙骧营六千人,玄武营四千人。

    尉迟恭负责南线,管亥、廖化领军前往支援,南线兵力为两万五千:疾风营三千,飞虎营一千人,神箭营四千,神机营四千人,龙骧营六千人,玄武营七千人。

    赵云领军八千作为机动,其中疾风营五千,飞虎营三千,周仓、裴元绍为副将,裴元绍是这次演武训练的时候因为表现优异被刘飞提拔起来的,与他同时提拔起来的还有一些历史上的“无名之辈”,但他们确实很杰出,真是应了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英雄总是草莽出。

    刘飞的第二条命令便是,此次与朝廷大军作战,切不可一味地追求杀戮,非要与朝廷大军争出个你死我活的结果,并州需要保存实力,应对以后的战事,大汉也需要保存元气,因此不可多做杀戮。对于攻打并州态度坚决的势力,我们要予以毫不留情地迎头痛击,比如那些世族豪强的兵马;对于打算趁火打劫的势力比如南匈奴,要让其在甜头和苦头面前选择;对于那些观望的势力,只要威慑一番,教他们不敢轻巨妄动;对于亲近并州的几股弱小势力,则要不遗余力地拉拢收服。此时作战最主要的目的是守卫并州,保护好新政果实,切不可贪功误事,有任何事请都及时上报等候命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