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凉州之乱

轩辕天纬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群英争霸之汉末最新章节!

    朱儁帐内,虎贲中郎将袁术、先锋长沙太守孙坚、参军荀攸,偏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人皆在,大家一脸凝重地听着主帅朱儁的分析。

    “箕关高大坚固,主墙为花岗岩石垒砌而成,箕关关门也被改造成了精铁所铸,关上守军箭锋弩利,粮草武备充盈,我军如果一味强攻,不仅士卒伤亡会十分惨重,而且必会旷日持久,长此以往,则联军势衰,讨伐并州的行动只怕无果而终。”朱儁有些忧郁地说道,“而且,老夫刚刚收到东路主帅卢尚书的来信,他们发现壶关守将有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他们耗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建造的三座土墙就是被这种武器轻易摧毁,使得他们前功尽弃,他怀疑在箕关也有那种武器,让我们小心应对。”

    “什么武器这么厉害?”荀攸等人好奇的问道。

    “不清楚,只是知道这种武器应该是类似与抛石器,能抛出火球,最重要的是这火球碰到物体后会爆炸,威力巨大,有开山裂石之威。”

    “啊,这么厉害,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孙坚开口问道,这次他出兵受挫,收敛了很多,说话也没以前那么冲了。

    “卢尚书建议我们改变作战计划,留一只队伍在这里牵制敌军,率所有的精锐部队进攻并州西线,并州的西面是河套平原,并州军无险可守,更能发挥我们兵力的优势,他已经将这个情况写了奏折上报朝廷,正等着天子的批阅。”你们觉得如何?

    “卑职也以为强攻箕关不可取,箕关跟壶关的情况很相似,都不利于大规模部队攻城作战,既然卢尚书提出改变作战计划,我们也应该顺势而变,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卑职建议大人也上一道奏折,附议卢中郎,留一只部队在这边佯攻,主力部队与西线皇甫嵩将军的大军联合作战,先攻上郡,然后取道西河郡,直接插入并州腹地,如此一来,则不必攻打箕关、壶关,拿下上党之后,箕壶二关也能不攻自破,到时便可集结三路大军合力北上,攻取晋阳,直逼雁门。”荀攸出言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依你之见,谁留在这里牵制呢?”朱儁听了荀攸的计划后觉得可行,接着开口问道。

    “不知卢尚书让谁留下?”荀攸道。

    “司隶校尉袁绍袁本初。”朱儁道。

    朱儁一说完,所有人的眼光都望向袁术。袁术向来跟袁绍不和,因为袁绍是袁家小妾所生,乃是庶出,而袁术则是真正的袁家嫡长子,但是袁绍的名声却比他大得多,人缘也比他好,因此他一直想做些事情证明自己比袁绍强,一直以来都和袁绍明争暗斗。

    “你们都这么看着我干嘛,想让我留下便直说,我没什么意见。”袁术怒道。

    “那好,既然公路愿意留下,那等我给朝廷发奏折,奏请此事,这几日我们就好好准备一下,准备西进。”朱儁见袁术同意领下这份差事,便立即下令道。

    当夜,一匹快马载着一个信使往洛阳方向而去。

    此时此刻,西路的皇甫嵩大军前锋部队才刚刚抵达北地郡,还没有开始进攻。

    并州雁门郡阴馆,镇北将军府。

    “终于还是来了,没想到比历史上爆发的时间晚了整整半年,我还以为他们不会造反了呢。”刘飞将传影石的影响关了之后,低声自语道。

    他刚刚和一位在羌人中潜伏的暗影卫通完消息,而他口中所说的叛乱,便是历史上长达五年之久的“凉州之乱”。

    东汉末年发生的凉州之乱(公元184年至公元189年)是中国西部的凉州一起羌人反对汉朝朝廷的起事。小月氏和同情他们的汉朝叛军很快加入,意图从朝廷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此乱在黄巾之乱后不久,是一系列导致东汉衰亡的变乱之一。虽然相对未受到传统史家们的重视,此乱仍有着持久的重要意义,动摇了中央朝廷对西北的控制,为未来数百年胡人在此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

    羌人这个时候发动叛乱,无疑是趁虚而入,趁这“中央军”讨伐并州叛乱之机起事,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刘飞早早的就料到了他们会来这一招,因此当日才会和赵风说,朝廷的西路大军可能会不战自退。

    第二日,洛阳的大街小巷便传遍了一条消息,羌人在凉州造反了,正准备进攻长安!

    消息传的很快,就连身处皇宫的汉灵帝刘宏都知道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有人在暗中散播消息。

    起初大家并没有重视,以为这是并州细作传递出来的干扰朝廷视线的“烟雾弹”,因为朝廷刚刚下了决定,抽调东路军和中路军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前往并州西线,深入并州腹地作战,这样一来攻占并州,消灭刘飞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刘飞现在的正规军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但是随着这件事越传越详细,有的人如亲眼所见一般,讲得绘声绘色,三人成虎,就由不得人不信了,于是灵帝立刻派出张温为特使,前往凉州,火速查明此事。

    只是还没等张温赶到凉州,便在半路上遇到了前来报信的哨骑,张温才得知事情的经过。

    原来,去年(光和七年)冬,分别来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就在举事叛乱。最初,它们分头行动,都想趁机对抗经历数年的*和乱政已然衰弱的汉朝统治。后来,募来的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组成的湟中义从胡军队在令居(音lianju,属金城郡)兵变反抗汉朝长官,加入叛军,于路杀护羌校尉冷征,事态升级。此时,两股羌人也合兵了,以原湟中义从胡士兵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此次联合意味着叛军控制了凉州在黄河沿岸的条状地带。

    短短几个月内,叛军攻克金城郡治允吾(音yuanya),从此以金城郡为主要作乱据点。因凉州刺史左昌侵占防御军费,救军不济,帮了叛军的忙。金城太守陈懿前赴叛军大营商谈释放人质,反遭叛军杀害。人质中的新安县令边章、凉州从事韩遂被说服加入了叛军。这些人都是当地名士,因此这些人的加入使得叛军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民间支持,而此二人将在叛乱逐渐进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后,叛军围左昌于冀县总部。一些边将起初并不想救援左昌,但很受尊敬的成功将领盖勋迫令他们前去救援。叛军因尊敬盖勋,主动撤围。此事后,左昌被虔诚的儒生宋臬取代。宋臬认为,只有在民间教授《孝经》才能平乱,不顾下级反对要将这一建议上表朝廷,随即也被杨雍取代。但地方状况并未因此改善,地方官再度被叛军围攻。有应对羌乱经验的新任护羌校尉夏育在汉阳郡的畜官遭句就种羌首领滇吾(音dianyu)攻打,盖勋又一次率军往救。但这次,他在附近的狐盘遭到惨败。夏育、盖勋都逃走了,此时凉州政府显然已经不能靠自己的实力应对叛军了。

    现如今,叛军的人数已经超过十万,听闻现在朝廷的主力大军正在与刘飞的并州军交战,于是便想趁虚而入,进军西都长安。

    张温听闻这个消息之后,连车架都顾不得坐,骑上快马,立刻带着这为哨骑返回洛阳报信,灵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惊,连忙召集群臣议事。

    “诸位爱卿,原本西羌叛乱,以为疥藓之疾,不足为虑,如今那些贼子气焰嚣张,不但吞并了凉州不说,竟然想趁机夺取我大汉西都长安,真是胆大妄为,罪无可恕,不知诸位有何良策?”灵帝看着满堂的朝臣开口道。

    “陛下,如今朝廷大军都派往平定并州之乱去了,如今洛阳已无兵可派,微臣建议,立即停止对刘飞的讨伐,将命皇甫嵩为帅,率领大军进驻长安,消灭凉州叛军。皇甫嵩麾下有二十万大军,现如今正在北地郡,离长安最近,又是关西人,对凉州山川地理极为熟悉,想必他必定能够平定凉州叛乱。”蔡邕出言道,他最近收到了卢植等人的来信,知道一些前往的情况,刘飞是明显不太想和朝廷大军对阵,否则朝廷大军早就损失惨重了。

    “陛下,不可,蔡大人的建议无疑是纵容刘飞,养虎遗患,请陛下三思。”袁隗出言道。

    “袁司空,据我所知,至今为止,刘飞仍以靖边侯自居,遵陛下为皇兄,而仅仅是因为他在并州推行新政,触犯了你们这些士族门阀的利益,所以你们才是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但你也别忘了,刘飞是汉室宗亲,是孝武皇帝的子孙,是陛下的兄弟,况且他从未说过要造反。如今朝廷遣三十万大军镇压刘飞,刘飞为自己的生存而反抗,即便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对朝廷大军痛下杀手,为何,刘飞曾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长安乃大汉旧都,皇陵所在,难道不应及时遣兵护卫吗?此时此刻,凉州叛军已达十万之众,声势浩大,如若不及时派兵镇压,凉州将永无宁日!这才是真正的养虎遗患!陛下,臣请陛下立刻下旨,停止讨伐并州,遣皇甫嵩等人平定凉州为首务,至于那些世家的私兵,愿意留下平叛的,陛下可给与官兵待遇,而不愿留下的,则让他们立刻回归故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蔡爱卿,此言真是刘飞所言?”灵帝激动的问道。

    “回陛下,此乃刘飞所作一首诗的最后两句,全诗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微臣不敢有半句虚言,请陛下明察。”蔡邕说完,对灵帝躬身一拜。

    “朕明白了,传朕旨意,命令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率愿西路军所有人马前往防御长安,平定凉州之乱,召卢植朱儁率军回京复命,任命袁绍渤海太守,袁术为南阳太守,率领本部人马,即日赴任。”灵帝道。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蔡邕跪谢道。

    ps:感谢书友“舞影萧然”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