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冒名顶替

潇湘夜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风雨人生路最新章节!

    永昌生态效益示范县。

    郭雨声抓过这一张纸一瞧,眼睛顿时就鼓的像牛眼一样的大了,不觉就拍案叫绝。

    他激动的大声说道:“好极了,好极了!我也想了一个晚上,可就是想不出‘效益’这两个浅显的字眼来。

    ‘效益’着两个字跟‘生态’一连在一起,真是太完美了。

    生态市永昌已经具有的青山绿水,森林草地,在此基础上真正去资金投入,帮助牧民养牛养羊,想生态要效益,以效益保生态,让永昌人民尽快的实现小康目标,让永昌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大项目。

    想想看,祥有生态没有效益,我们的日子怎么过啊,祥有效益没有生态,这个效益就不能长久,也不符合环境保护大趋势。

    只有生态和效益两相结合,相得益彰,这条路子才能走得通,走得远啊。”

    郭雨声连发感慨,说的韩初阳也不觉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我说错了吗?”郭雨声看着韩初阳疑惑的问道。

    “你没说错,可你说了那么多,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韩初阳说道。

    “一句什么话?”郭雨声着急的问道。

    “把生态和效益结合在一起,才有充分的借口道上面去要的来政策,要得来票子。”韩初阳说道。

    “说得这么难听干什么?”郭雨声打了韩初阳一拳说道。

    政府下面部门多,大部分人浮于事,没有太多非做不可的工作,现在要到建设生态效益示范县,正好可以给他们找点事情做了。

    郭雨声当即让秦主任把计划经济财政和农林牧等机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喊来,召开了一次政府专题办公会议,宣布有秦主任牵头,个部门具体负责,通力合作,尽快制定出《永昌县生态效益示范县远程规划》,再叫县委常委集体研究通过。

    规划出来了,但政策在“官”字上面,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韩初阳已经说白了的,道上面去争取政策了。

    韩初阳拿来那本《永昌县志》,指着大事记里的李森华的名字,对郭雨声说道:“我们就从这条大事记里入题,做好这篇大文章。”

    郭雨声当然懂得韩初阳的意思,就是要把省长李森华请到永昌来,让他认可永昌生态效益示范县着几个字。

    只是永昌这个默默无闻的边远山区小城,既没有区位优势,又没有经济实力,别说在全省,就是在全是范围内,也是很不起眼的。

    要想把日理万机的堂堂一省之长请到永昌来,除非是永昌发生了特大事故活重大灾情。否则无疑是痴人说梦。

    只是大事故会大灾情不是你想出来就能出得来的,在夏况真要是出了什么大事故和大灾情,那地方官员还不是非得脱去一层皮不可?能有好果子给你吃吗?

    自然得另想办法。

    就在两人正在这时感到为难之际,秦主任来了,他的身后还紧跟着一个带着眼睛的中年人。原来这就是一中的张校长。

    说是他们学校正在筹备建校五十周年的校庆,请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张校长说着就递给郭雨声一张报告。

    永昌县经济落后,干部教师的基本工资都无法保证,那里来多余的钱给你搞校庆活动。

    郭雨声摇了摇头说道:“多少支持一点,但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至少的得八十万,钱少了搞不出名堂。还不如不搞。”张校长说道。

    “不搞也行,政府可从没强迫过你们搞什么校庆。”郭雨声不温不火的说道。

    郭雨声的一句话,把个张校长给噎得直翻白眼。

    为了避免尴尬继续发酵,秦主任赶忙出来打圆场说道:“校庆还是要搞的,县委县政府也会全力支持的。

    张校长你就先回去吧。这么大一笔钱,郭书记也不好现在就答复你。还得跟财政局商量商量嘛。”

    听了秦主任的话,张校长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正准备回去,猛然间看见桌上刚才韩初阳发开的那本《永昌县志》,上面好像赫然记载着李森华的名字。

    张校长顺便说了一句话:“一中的前身就是儒林中学。李省长也是我们的校友,我们还想把他也请来呢。”

    郭雨声本来是背对着张校长,不想再听他的话的,可听他这么一说,就转过身来说道:“你别走,你说什么?”

    张校长不知道郭雨声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他只好怯怯的把刚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你们想请李省长,怎么请?请得动么?”郭雨声看着张校长问道。

    “我们还没想过,但我们会给他去函的。”张校长说道。

    “去个函就能请动堂堂的一省之长?”郭雨声问道。

    “硬是请不来,我们也没有办法。”张校长说道。

    张校长走后,郭雨声对韩初阳秦主任说道:“刚才张校长倒是给了而卧一个启发,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举办校庆,把李省长请来。”

    他说着,就给了秦主任一个任务,叫他去摸摸底,看看一中还有没有教过李森华课的老师了。

    当天夜里,秦主任就报情况摸了回来。

    当天夜里,秦主任就把情况摸了回来,跑到武装部招待所来向郭雨声汇报了,说是教过李森华的老师,大部分都已经去世,少部分调离了永昌,只有两位退休老师还在永昌。

    一位是数学老师,得了老年痴呆症,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另一位是语文老师,姓袁,起码也在七十五六岁了。

    郭雨声嫌秦主任的话说的太绕弯子,要他快汇报袁老师的情况。

    秦主任说道:“据说袁老师身体还可以,平时还吟诗作赋,以自娱自乐,又喜爱红学,说起《红楼梦》来津津乐道。

    还有一点,李森华就是袁老师当年的得意门生。只要谁再他面前提到已经身位高官的李森华,袁老师就会兴高采烈,引以为豪。好像是他自己做了省长似的。”

    听了秦主任的汇报,郭雨声不觉就叫起好来,想不到事情竟然有这么巧,就催促着秦主任继续往下说。

    哪知道秦主任话锋一转,说道:“这时这个袁老师生性有单孤傲,一般不愿意与外人接触,就连张校长要去拜访他,他都轻易不肯相见。”

    好不容易冒出一个欣赏李森华的袁老师,可又夏尝想到他竟然是这么一副德性,也只是无可奈夏。

    “秦主任不是说袁老师喜欢诗词和红学吗?在永昌有没有懂的诗词和红学的人了?有道是酒逢知己喝,诗向会人吟。

    如果以讨教诗词和红学的借口去接近这个袁老师,也许能见些效。”郭雨声说道。

    “现在是个吃喝玩乐的时代,谁还肯坐在书斋里都古诗看《红楼梦》?我看就因为这世上都是我这样的粗俗之辈,袁老师才曲高和寡,有理由瞧不起世人,怕跟我们这些俗不可耐指徒接近,污了耳目。”秦主任说道。

    三个人一时间都没有了辙,只恨自己平时没有用功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碰到有学问的人竟然没法与人沟通了。

    “过去我确实背过一些唐诗宋词,但都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看来还应付不了袁老师。

    红学虽然高深,平时也接触过一些,什么假言真语,什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什么是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一类,还说得上几句。

    凡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只有我们自己去袁老师那里碰碰运气了。”韩初阳说道。

    郭雨声感到有些意外,盯着韩初阳说道:“我们有不是学中文专业的,你是怎么懂得这些学问的?”

    “我平时没事就看杂志看的。哪里谈得上什么学问。”韩初阳说道。

    “那好,我们定个时间,以想袁老师讨价是诗词和红学为借口,先到他那里去试试深浅再说。”郭雨声说道。

    “给我两天时间吧,最好是拟一副与校庆有关的对联作为敲门砖,去的袁老师的好感,否则会把事情搞砸了,袁老师有了戒心,就没戏了。”韩初阳说道。

    琢磨了好久,韩初阳忽然响起了王晓宏来,便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是在这里的紫霞山上有一眼紫霞泉,水质时间少有,问他愿不愿意上山来,傍着泉水煮茶。

    当然还问了村里的一些情况和进来他的小说写的怎么样了。

    王晓宏说道:“我也在易水寒那里听说紫霞泉,早就想去取水煮茶了,你子啊永昌不是更方便了吗?你们什么时候接见我们?”还说:“村里一切都好,老书记也好。我的小说也写的不错,效果也不错。”

    “那好啊,祝你成功,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有一个条件。”韩初阳说道。

    这时,他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想到,你说拉搜书记也好,这不是在骗我了吗?我爸在我还没有出来的,病就已经比较严重了,他们这样说,无非是要我安心点,不要惦挂着家里。

    “原来你是有条件的,离开村里才这么几天,你就不是从前的韩初阳了。”王晓宏说道。

    韩初阳知道王晓宏只要有好水煮茶,要他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就故意说道:“你不想了来就拉倒。我挂电话了。”

    “别挂电话,你说把什么条件?”王晓宏着急的说道。

    “给我写一副对联,写成后请你来永昌。”韩初阳笑了笑说道。

    “我还以为是天大的事儿呢,好说好说,写什么?”王晓宏说道。

    韩初阳就把县一中要搞建校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的事情说了说,也没说什么要求,只要与先一中想吻合就行了。

    王晓宏问了一些县一中的基本情况,要韩初阳给他三天时间,保证有一副满意的对联给他。

    听到王晓宏答应了下来,韩初阳心中的一块石头也就落了地。

    韩初阳知道王晓宏的文学功底,很是不错,也有相当扎实的古诗词功底,写一副对联应该是不再话下的。

    果然,三天后,王晓宏就通过电话,把他撰写的衣服对联,告诉给了韩初阳。

    韩初阳当场就记录了下来,然后喜滋滋的拿去给郭雨声过目。

    郭雨声拿过一看,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平仄想喝,用语讲究,意思也跟一中的情形十分贴切。他估计在袁老师那里还过的去。因此他很是高兴。

    王晓很的这副对联是这样的:赓耀溪峒遗风赢得儒林璀璨滔滔昌江从来后浪推前浪,打造黉门特色迎来桃李芳菲济济英才总是先生启后生。

    郭雨声当即招来秦主任,要他拿着这副对联去找张校长,就说是专为校庆所撰,要他设法交给袁老师,请他过目斧正。

    不出两天,秦主任和张校长都屁颠屁颠的跑了来,告诉郭雨声,袁老师一间这副对联就赞不绝口,表示一定要见见这个撰写对联的年轻人。

    郭雨声这才响起,见到这副对联的时候,也没有问过韩初阳,这副对联究竟为谁所作?

    这一下袁老师要见这人,才对韩初阳说道:“不是你自己写的吧?”

    韩初阳也就如实逢高,好说道:“我这就邀请王晓宏来永昌一趟。”

    郭雨声是急于求成,要韩初阳立即打电话,韩初阳就拨通了王晓宏的电话,不想他正在九寨沟参加一个笔会,要半个月才能回来。

    郭雨声只想马上就把事情办成,那里还能等得了半个月?就在地上急的团团乱转,恨不得马上把王晓宏用飞机给载回来。

    事实上这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县别说没有飞机,就连火车都还没有通呢。最后还是秦主任想出了一个计策来,让韩初阳去冒名顶替。

    韩初阳觉得这样的玩笑开不成,就说道:“那怎么行?这点诚实都没有,怎么对得起袁老师?可狂我也不同对联,要是露出了破绽,岂不就要坏了大事?”

    郭雨声沉思了片刻说道:“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初阳,你不是还懂点红学吗?你就把话题往红学上面挪,不久没事了?”

    “我懂什么红学?就只记得《红楼梦》里也就这几个人名而已。”韩初阳说道。

    秦主任张校长也觉得这个主意行,都在一旁怂恿起韩初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