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修整出海

长留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复我大明最新章节!

    直到晚上,他们在一山神庙歇下了,憋了一天的贾郑二人才找到机会唆使成忠来问究竟。

    “少爷,你昨晚跟我说的话都是真的吗?”

    “什么话?”

    “就是关于鞑子要侵占京师的话。”

    朱慈烺不置可否的笑笑,拍拍他肩膀:“我骗你做什么,不信你自己看着,不到五月中旬就会有消息传到南方。”

    成忠是年青,可他并不傻,立刻抓住了重点:“五月的事你怎么现在就知道了?”

    “因为我是文曲星下凡啊,我会算啊!”朱慈烺故做神秘的瞅着他,说完背起双手哈哈大笑着出了殿门。

    成忠望着他背影嘟哝了句:“你其实就是把我当小孩子唬弄吧?”

    躲着偷听的郑大海跟蛇被踩了尾巴似的咝咝两声,对身边的贾仁说:“我怎么觉得少爷有当神棍的潜质?”

    “也难说。”贾仁沉默一会儿,反驳他的话:“少爷自小跟着君父处理政事,学的又是谲诳相轻、纵横捭阖的为君之策,消息面和见识见解也自然非同一般。预判出纷繁时局大的走向,对他来说,也未尚不是不可能的事。”

    “……狗日的贾仁,想不到你个闷葫芦就算是胡说瞎掰,也能言辞凿凿的掰出个子丑寅卯来。”

    “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个驴日的一样,一天到晚就知道瞎叫唤。”

    “贾仁,我日你娘。”

    “我娘早死了,你自己日自己吧!”

    “……”

    说不过人家,郑大海只有无语的撒开螃蟹腿,先走了。

    第二天,队伍继续埋头行进,终于在晌午前,到达了天津卫大沽口。

    大沽口为天津七十二沽的最后一沽,地处海河入海口,有人形容此地“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海口南北筑墩分设炮台两座。

    拜繁忙的海河航运所赐,大沽码头旅店、酒楼、妓院、赌场十分齐全,各种门店密密麻麻的,全国各地的商人伙计,纤夫苦力、码头工人络绎不绝,正街后面一排排的仓库,方便来往客商存放货品,十分繁华。

    不过,那都是以前了。

    跟所有占领区一样,闯顺军把这些船老板店老板全抓进兵营拷饷去了。

    现在街上家家店铺关门插锁,少有行人,仓库也全空了门都没关,看着十分萧条。

    朱慈烺的队伍,在离码头十多里一隐蔽河段的榕树下歇了。

    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沙渍地上杂草也不多,榕树下有小路往里沿伸,尽头有个废弃的庄子。贾仁等已经去查探过,活人全无,房屋又太过破败,茅草丛生,无法住人,相比之下,就这棵大榕树下,算是个暂时休整的好所在。

    榕树根深叶盛,树荫蔽日,足足有三人合抱那么粗,根部还砌得有半人高的石头围子,虽然早已残破不堪,却不难看出,它当年也是被原村人保护得不错的。

    队员在各自忙活,朱慈烺跳上石头围子坐了,翘着条腿拿手肘支着下巴琢磨事情。

    他准备从大沽口出海,从海上去往江南。

    今天已经是四月初七,以他们的速度,和当时的交通水平,他绝对不可能在二十日以前赶到千里之外的南京了。更别说队里伤病员又多,拖慢行程,路上还盗匪丛生。

    乱世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他有想过派艺高人胆大的贾仁,单骑去南京给忠心耿耿的史可法报信,让他先拖些时日,可又想到南京一群又一群心急火燎的想另立新君、志在从龙的鼠辈们,如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高杰,黄得功以及马士英等人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他还是打消了这个主意。

    这种纷乱局势,又有滔天权势利益在左右,史可法绝对不能力挽狂澜,除非自己或者崇祯亲临!否则谁肯相信众目睽睽之下装殓了的人,居然还活着?

    再想想历史上的南北两太子事件,估计如果自己去迟了,就算是真身,如果没点依仗,都会重蹈南太子的悲催覆辙。

    自古皇权争夺都是血腥残酷的。

    甭说叔侄,就算是亲生父子或者亲兄弟都一样会赶尽杀绝。

    除开这个,他还害怕自己和崇祯双双活着的机密一旦泄露,会招致多尔滚改变历史上他自己定下的‘先灭李闯再灭南京’的大策略,率先狠攻南京。

    毕竟崇祯和自己作为大明的正统国君和储君,身上的民族影响力、民族号召力和民族向心力都是无以伦比的。如果真这样,孱弱的南明连最后的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了……

    别无他法之下,他只能尝试走海路,这样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快捷不说,伤员也能安心养伤。

    如果运气好,顺风顺水,最多也就七、八天时间就能到扬州。

    到时候一切都还来得及。

    贾仁和郑大海出去联系船家。

    因为要准备上船,朱慈烺吩咐书生倪长留清点人数和物质。

    倪长留寻了块平整石头当桌子,跪坐在地上,铺开从江院判那里要来的纸,队员全被召了来,成忠命他们排好队,按秩序拿着户帖自报家门。

    倪长留执着笔蘸饱了墨,边听边细细记着。

    倪裳就乖巧的趴在他身边好奇的看着。

    结果很快出来,队伍果然只余五十一人,那两个重伤员当晚就过去了。

    其中伤员就整整有二十一人!

    虽然都是轻伤、外伤,朱慈烺还是觉得压力很大。

    这新加入的流民中,居然有一名秀才公和一名匠户,朱慈烺特的吩咐小猴子把这俩人都叫了过来。

    他们很快过来,战战兢兢的行了礼。

    秀才公三十有六,瘦得都脱了相,胡子拉碴的,一脸沧桑,没带冠,身上的旧直缀打满补丁,看不出本来颜色,不过明显比别的流民干净,举止也斯文有礼。

    听他介绍说自己名高必中,是秀才,做过吏员。

    说完他从怀中摸出一张折叠妥帖的生员证,倪长留接过双手递给了朱慈烺。

    这是一张正四方的毛边纸,上面还盖有一大一小两个朱文篆字图章,上写:“新城县儒学正堂刘,为发给执照事:兹查有新城学生高必中,其人品行端方、正直朴诚、学绩出众……

    这证明把他祖上三代和家口人丁交代得很清楚明白,朱慈烺看完,把生员证还给了他,勉励几句,叫他下去了。

    匠户就是昨天自告奋勇帮他们修磨武器的那位老人,看着技艺很是不错。

    他名钟得福,五十有一了。

    他名是吉祥,可人却满脸沟壑,一笑就苦得像朵苦菊花似的,浑身上下就只套了个裤头,身上肋巴骨根根凸出,看着十分吓人。他蜷着腰背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只抖着嘴说自己原是匠户,会打刀枪鸟铳等武器,户帖却是在流浪路上掉了。

    紧缺性人才啊!

    朱慈烺大喜,顾不得追究他户帖的事,连忙拿出前世陪领导下乡慰问孤寡的亲切面孔,温声问了他家几口人,有几个孩子等等,安抚了几句,又叫王承恩取了套旧衣服给他,这人开心得咧着满嘴黑牙磕了好几个响头。

    等这人下去后,朱慈烺对王承恩说:“匠户一家要特别优待,可千万不能让他们挂~哦不,千万不能让他们死了。”

    王承恩拱手应了。

    倪长留开始盘点物质。

    最后得出金银约四百斤,折算下来共六千四百两,另有珠宝玉器无算,铜钱三箱,米面已经去了一大半……

    他们这一路上用钱的地方根本没有,只进不出,就越集越多。

    登记完后,朱慈烺看着单子上面的金银数额发了呆,他不知道这个非常时期,到底要多少银子才能打动船老板送他们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