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义凛然劝忠臣

辣椒小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后途最新章节!

    深秋临至,阳光再也无力穿透那些厚厚重重的深灰色的密云。百花凋残,原本就不茂盛的树木愈发萧条,伸展着枯秃的枝桠阴郁地站着。金碧辉煌的殿宇蒙上了一层阴影,朱栏撑着飞檐,孤单地翘向一望无际的苍穹。铜铃偶尔响动一声便又恢复肃静沉寂,只余秋蝉还在垂死挣扎般的鸣叫,仿佛在哀其短暂的岁月就要结束。

    马秀英心事重重地来到华盖殿,这里原本是朱元璋到奉天殿上朝时的小憩之所和演习礼仪的场所,如今却成了她规劝刘基的地方。

    虽是偏殿,皇家威仪同样不可疏忽。大殿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汉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泽的光芒,殿前陈列的鹤鼎、虎炉都升起袅袅香烟,缭绕殿宇。殿内居中一座两米高的小平台上摆着金漆雕龙宝座。座顶正中的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两旁耸立着张牙舞爪的蟠龙金柱。这些雕刻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惜即使再逼真,它们也只是毫无感情的死物。

    马秀英坐在龙椅下方,面前立了一张精美的围屏,在她观望鎏金宝顶上绘着的双龙戏珠图案无数次后终于听到了宫人的通报声和急促的脚步声。

    “老臣来迟,还请皇后娘娘恕罪。”刘基的声音隔着屏风,听得不太真切。

    “太史因政事忙碌,何罪之有?平身,赐坐。”虽然马秀英看不到外面的情景,也能想象殿里站满了宫人,她和刘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记录在案,呈于朱元璋查阅,故她不能像从前请刘基出仕那样畅所欲言,只能中规中矩地交谈。

    很快有人端来椅子,刘基坐定后问道:“臣下了朝便赶来华盖殿,不知皇后娘娘有何事召见?”

    “本宫听闻太史欲请辞官身,告老还乡?”马秀英不喜欢兜圈子,而且她素来尊敬刘基,觉得跟刘基说话还旁敲侧击、迂回转折很没礼貌。

    刘基的答复毫无迟疑,“臣确有此意。臣年老多病不堪厘务,有心致政。”

    “朱学士致仕已令皇上如断一臂,太史若再请辞岂不让皇上更折一翼。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皇上还需要太史的辅助啊。”

    “臣年事已高,虽想继续为皇上分忧,奈何力不从心,不如让贤于其他能臣。”

    “太史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非其他臣子能比。”

    “江山代有人才出,老臣告退了,其他臣子的能力自然就显现了。”

    马秀英苦口劝阻,刘基执意请辞。两人唇枪舌战一番,始终各持己见。

    无奈之下,马秀英旧事重提,“太史可记得本宫当初请太史出仕的劝告?”

    虽然看不到马秀英,刘基依然站起来行礼作揖,“臣一日不敢忘。皇后娘娘曾说有能力却不为之,冷眼旁观非大丈夫所为,也多亏皇后娘娘提点,才让臣的鸿鹄之志得以实现,臣至今感激不尽。”

    “难道太史现在却要冷眼旁观,只求自保了吗?”

    “这……”

    “本宫知道太史顾虑,然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实在离不开太史这样一心为国的贤臣。”因两人的交谈都有记录,马秀英不能明说,只能以“多事之秋”和“贤臣”来暗示朝堂上的局势。

    果然刘基听到这里,语气不似先前决绝,略微踌躇道:“臣惶恐、臣有愧,未能尽心报效国家。”

    马秀英的叹息从屏风后传出,“惭愧的是本宫,当初请太史出仕,未料今日让太史惶恐。本宫知道太史并不在乎权势,也不贪念荣华,只希望天下太平,四海波静,群臣和睦,百姓安乐。本宫恳请太史念及天下苍生,不要轻易请辞。”

    刘基十分感动,想不到他刘基的知心人竟然是后宫一妇人。可他明白舍不得眼前的荣华富贵,只怕最后的结局都是不得善终,不如像朱升早早退隐,独善其身。终究吞吐道:“皇上英明神武,自会让天下百姓安乐……”

    “纵使皇上英明神武,也只有一人之力,还需太史这样的贤臣辅助。太史若实在要请辞,能否再缓上几年,待到国盛民强之际,即使太史不请辞,本宫也会劝皇上放太史颐养天年。”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基明白马秀英等于变相的给了他一个承诺,保证让他将来能够平安致仕,不会落到韩信一般的下场。他知道马秀英言出必行,当下不再犹豫,肃言道:“皇后娘娘圣谕,臣莫敢不从。”

    “皇上高高居于皇位,无法看清天下的各种细节。太史和诸位大臣分布各处,应该力求像皇上之耳目一样,帮助皇上增长见识。”

    “此乃臣的本分,臣虽无大智,仍有拳拳报国之心,必当克己守纪,鞠躬尽力。”

    “本宫不敢论朝事,唯请太史劳神费心了。”

    挥退了刘基,马秀英命人撤去围屏,长久的坐姿令她双腿发麻,猛的一下站起来竟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自有宫人上前搀扶,马秀英摒退了他们,慢慢走出华盖殿。

    “主子,外面起风了。”守候在殿外的逊影给马秀英披上一件披风,趁机问道:“主子可说动刘太史,奴婢适才见他出来面无表情,也不知里面是个什么情景,心里可着急了。”

    马秀英并未正面答复,悠悠叹道:“也不知留下他是不是错了,此人刚正不阿,若生在唐太宗手下,或许又是一个魏征。”

    这些日子逊影给马秀英读了不少史书,对历史纪事年鉴略有通晓,闻言笑道:“有刘太史在皇上身边辅助,皇上定能如唐太宗般贤明。”

    “希望如此。”马秀英不再纠缠这个话题,平心而论她觉得自己有些愧对刘基,刘基欲脱离这个勾心斗角的泥潭独善其身,她却用大义挽留刘基,令其深陷其中。

    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朱元璋打压功臣的决心从未放弃,他们的努力也只是让君臣暂时缓和,实际的矛盾根本无法消弭。然而知道又能怎样呢,一个为了夫君,一个为了国家,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争斗里,用微薄的力量守护着他们想要守护的人,保护着他们想要保护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