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时间空间质量

大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

    王二牛带领几名庄稼把式一大早求见孙一。

    几人冲孙一深施一礼,王二牛开口道:“力德尔爷,昨晚把式们议论了分田和分地的事。现如今想恳请爷把一亩地的大小定下来。”

    孙一奇怪:“一亩地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吗,怎么还要我定?”

    贾道士连道:“不尽然,不尽然。”

    原来在大明朝,一亩地有多大并不固定。

    大明朝的官方标准是一步宽、二百四十步长为一亩地,每步为五尺。

    官方标准尺有营造尺、丈地尺、裁衣尺,称之为“部尺”。不幸的是,各地各行业还有约定俗成的尺。如“苏尺”、“浙尺”、“淮尺”,这些地方尺同部尺大小都不一致。

    标准规定一步为五尺。真用脚步去量肯定不准,所以有专门的测量步的工具,如果做成弓的形状叫做步弓,做成棍子的形状叫做步竿。

    清乾隆五年(1740)进行了一次全国调查,户部要求直隶与各省将“旧用弓尺开明报部”,发现“惟直隶、奉天、盐场仍遵部颁弓尺,并无参差不齐”,其余“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浙江,湖北、陕西等省,或以三尺二三寸,或以四尺五寸,或以六尺五寸,或以七尺五寸为一弓;……,均未遵照部颁弓尺”。

    标准规定一亩为二百四十步。实际上,明朝在陕西、河南、直隶、山东等省,广泛存在大亩制。大亩以三百六十步、五百四十步、六百步、六百九十步、甚至八百六十四步为一亩。

    铁木营百姓集中的延安府,不少县根本不用亩计地,而是以牛耕一晌午的工作量记为一晌地。每晌地面积大约是二亩半到四亩。

    孙一许诺了百姓一百亩地,二亩宅基地,百姓自然想知道,爷的一亩地到底有多大!

    分了地肯定要纳粮,纳粮要用量器——斗,百姓们还想知道,爷的斗有多大。

    明清两代直至民国,民间量器更混乱,所谓“乡有乡斗,市有市斗,官有官斗”。

    以陕西省为例:洵阳县市斗较仓斗大“一倍有奇”。阳县“乡斗一石当京斗二石”。潼关一直以“仓斗比市斗减三升”定制征收田粮。

    营里的百姓来自陕西各地,当然希望力德尔爷把斗的大小也顺便统一起来。

    孙一连说了两个“没想到!”

    统一计量单位这么重要的事,没想到大明朝是典型的有法不依,居然做的这么差!

    统一计量单位这么困难的事,没想到居然来自百姓们自发的请求!

    在孙一看来,尺,亩,斗,都是一回事。

    尺是长度,亩是面积,斗是体积,它们分别是空间标准单位在一维、二维、三维上的表现罢了。

    孙一后世一个小小的程序员,居然可以在明朝先制定时间标准,再制定空间标准,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后世的长度基本单位是“米”,最早由法国在1799年开始使用,在1875年成为国际单位。

    孙一当然不会蠢到在1632年的崇祯五年就推出“米”,但是完全可以借助“米”的原理。

    “米”的最早定义是从赤道经过巴黎到北极的地球子午线的千万分之一。

    地球上的子午线有无数条,因为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所以理论上每条子午线都不一样长。

    孙一于是决定采用赤道的长度:40075.02公里。

    把赤道分为十二份,每份对应一个十二时辰时区。每一个时区赤道的长度定义为一千万尺。

    这样的话,孙一的一尺的长度就是33.39585厘米。

    明朝的官方标准是裁衣尺34厘米,营造尺32厘米,量地尺为32.7厘米。孙一的尺介于这几个标准之间,不会给百姓生活造成混乱。

    确定了数值,就要做出一个样本。

    孙一拿出手机,调出手机的说明书,找到自己手机的长宽数据,这些数据都精确到毫米。

    在这些精确尺寸的帮助下,孙一终于确定了33.39585厘米的长度。

    准确地说,是33.4厘米。

    比照这个长度,孙一做了两根柳木棍。准备一根发行出去,一根留做标准。

    孙一首先要给明朝人科普一下赤道的概念,才能说明自己制定的这个尺的意义。

    思考一下,孙一先发问,“你们知道吗?大地其实是圆的。”

    王二牛回答:“地当然是圆的!”

    孙一一愣!准备好的说词噎了回去,明朝农民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了?

    孙一问:“不是说天圆地方吗?”

    贾道士接过话题:“那是古人无知。”

    王二牛道:“如果真如古人所说,地的四个角,岂不是漏在天外了?”

    贾道士解释:“天似穹庐,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离地九万里。地圆且平,地之中心,即位于中国之中原河南某地。”

    孙一长出一口气,原来明朝人认为地是圆的,只是一个平面的圆而已。

    不过,只要是圆的就行。

    孙一放慢语气,“以这根棍的长度记为一尺,则大地的圆周长度为十二千万尺。太阳绕地一日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一千万尺,一个刻钟一百万尺,一个分钟十万尺,一个厘钟一万尺,一个毫钟一千尺。”

    贾道士吃了一惊。

    力德尔爷的尺子看上去和一般的尺子并无大差别,但若以爷的尺度为准,居然大地边缘被整整分为十二千万尺,而且和太阳行走丝丝相扣!

    自古都是天子颁布天下尺度,可敢说自己的尺度合了天地之数的有哪个?

    孙一接着说道:“大明朝一亩地是多少居然不固定,实在是不应该。我们就以一个毫钟太阳行走一千尺为一亩。就是说百丈长,一丈宽,为一亩;百亩记为一倾。”

    原本明朝的一亩合六十平方丈,孙一的一亩合一百平方丈。

    之所以重新调整亩的大小是因为孙一认为统一的十进制更重要。反正地有的是,而且陕北百姓已经习惯了大亩。

    贾道士听的心惊肉跳,力德尔爷的亩,居然也来自天数。

    孙一接下来的话让贾道士彻底目瞪口呆:“至于粮食的量器,以后以方尺为准。长一尺,宽一尺,高一尺为一个方尺;一个方尺盛满纯净的冰水,就是一千两;”

    贾道士心内计较,以大地之数确定尺,是为“度”,再以尺确定方尺,是为“量”。爷的度量皆源自地,天地一体,爷的度量故而又合了上天之数,虽然神奇却也能想通。

    可是这斤两,是为“衡”。爷源自天地的“度“、“量”,装满水便是“衡”,怎么会怎么巧?这度、量、衡居然可以如此完美地演绎!

    按照孙一的尺度,一个立方尺的体积是37059毫升,装满水则为37059克。

    明朝的一斤为593.1克,一斤十六两,一两为37.069克。37059克刚好折合一千两。

    这纯粹是巧合。

    严格地说,大明的斤两钱是质量单位。孙一压根儿就没想着去碰它们。

    因为大明的斤两钱同银子重量直接挂钩,实际又是货币的基本单位,早已融入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

    但是,就是这么巧!

    明朝既有的质量单位象是早就准备好了似的,早早地调整好了自己的大小等着配合孙一的空间单位。

    于是,时间的单位、空间的单位、质量的单位统一了。

    对于这个巧合,孙一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以至于孙一怀疑,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是有神灵把自己送回明朝,就是为了某一件早已安排好的使命,只等自己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