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盘龙鸟铳

大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

    八旗的普通士兵分为护军、甲士、步卒三种。

    护军满语叫做“拔牙剌”,汉语“亲兵、卫兵”的意思,地位最高。作战时跟随大汗或者贝勒,一般并不主动出击,负责护卫和策应,是八旗精锐。

    甲士满语叫“乌克申”,汉语“批甲人”的意思,经常电视剧里有台词“发配宁古塔,与批甲人为奴”。甲士自备兵器,可以细分为马甲、步甲,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作战时跟随游击、参将、副将,所以又叫“行营兵”,地位次一等。

    八旗出征时按牛录抽批甲人,胜利后按出丁数分配缴获。

    爱新国这些年战无不胜,出征时人人踊跃。尤其是出兵大明朝时,按比例一牛录抽二十甲、甚至四十甲之后,还有穷人怀踹着发财梦志愿从军。

    这些志愿者被编入步卒。同样被编入步卒的还有护军和甲士的随军奴才,满语叫做“包衣阿哈”。阿哈如果作战勇猛,同样可以得到赏赐,甚至可以摆脱“阿哈”身份单独编户口,一路打拼,从奴隶升到将军。

    吉尔哈朗早就定下拼光前军的打算,所以前军基本都是步卒。

    现在背上有红点的步卒被一个个拉出来在两军阵前当众斩首,山梁上的孙一看得心惊肉跳。

    怪不得八旗战力彪悍,人家是真杀啊。

    要照八旗这种力度执行军法,估计大明朝的辽东镇所有人砍两次脑袋还不够数。

    吉尔哈朗当众砍头肯定会让镶兰旗的其他人严守军纪,接下来的仗怕是不好打了。

    吉尔哈朗发现中了毒气的人慢慢恢复,好像并无大碍。

    他豁出去了,不再顾忌毒气,不再顾忌虎蹲炮,准备实打实来一场血战。

    吉尔哈朗以步甲冲阵,以弓手掩护。士卒互相之间拉开距离,从河滩到半山同时向山梁发动第三次攻击。

    镶兰旗摆出的这种阵型让虎蹲炮和万人敌有劲使不上。

    山梁上的守军算上刚才反正的汉军只有三十人上下,孙一把这些人分为六组,自己和李广各领三组,散布在黑色的石头后面。

    镶兰旗的箭矢嗖嗖地贴着山梁飞过。

    各组人员压低脑袋互相叮嘱:“沉住气,放近了再打。”

    一百五十尺的时候,先是反正的汉军隔着山梁摔出烟幕弹。

    一个个洁白的石膏球在黑色的山石上弹跳几下,在百尺的距离形成烟雾,镶兰旗的弓手失去准头。

    守军露出脑袋。

    当第一个镶兰旗从烟雾中钻出身体,“霹呦”一声鸟铳,“嗖”一声羽箭,镶兰旗应声倒地。

    越来越多的镶兰旗钻出烟雾,鸟铳声、羽箭声、间或三眼铳的爆鸣变得密集。

    贺老六又变得胆小,后背顶着山梁不敢露头,为同组放过的鸟铳装药。

    这支鸟铳同他熟悉的鸟铳有些不一样。没有枪机,在原来枪机的位置鼓了一个大包。贺老六偷偷摸了摸,大包即像石头又向布。装药步骤倒是一样,都是先清理铳管,然后装药压实。

    像是提醒自己,贺老六念叨着“尖头冲上,屁股冲下”,取一颗圆椎形的铳子塞入铳口,用通条使劲把铳子压入底部。

    取出通条的时候,贺老六感到手指被铳管剌了一下。

    贺老六向铳管里看一眼,发现铳管不平。

    铳管内壁被刻出了三道槽,互相盘旋着。

    贺老六暗道:“原来是一条盘龙鸟铳,使这杆铳的人一定很讲究”。

    贺老六把装好的盘龙鸟铳放好,又拿起一支鸟铳装药。

    他先摸了一把铳口,感觉这杆铳没有刻盘龙。

    贺老六同组的上官捡起了那条盘龙鸟铳。

    贺老六注意到,上官的右脚也大大的鼓起,那材料和鸟铳枪机的鼓包是一样的。

    上官放铳的姿势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夹着鸟铳平放,上官趴在石头上把鸟铳架到肩旁,闭上一支眼瞄。

    贺老六想提醒上官一句,瞄不瞄都一样,铳子打出去都没谱,那样瞄还容易炸伤眼睛。

    话到嘴边贺老六决定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孙一使用着崇祯五年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支膛线鸟铳,已经慢慢地打出了感觉。

    指望这把鸟铳作为阻击步枪是万万不能的。

    明朝的鸟铳枪管粗,铅子大,二者的加工精度都不够,火药也不统一,可以说每一枪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膛线配木塞子铅弹,在五十米的距离以内鸟铳已经可以瞄准使用了,基本能上靶。

    木塞子铅弹尾部膨胀在膛线的挤压下高速旋转出膛,提高了铅弹飞行的稳定性,还极大地提高了杀伤力。在进入目标体内的一瞬间铅弹撞击变形但依旧保持旋转,同体内组织纠缠不清,伤口迅速撕裂。如果铅弹撞击到骨骼,不会像滑膛枪铅弹那样嵌入骨头,而是直接把骨头击碎。

    孙一亲眼看见一名腹部中弹的镶兰旗倒地之后,背后的创口支楞着白白的肋骨碴子足有鸭蛋那么大。

    本来孙一以为做膛线很复杂。

    当他把膛线的概念给薛师傅解释清楚,薛师傅说:“不就是螺纹吗?好办!”

    薛师傅用硬木做一根比铳管稍细的木棍,放入铳管可以旋转但不会晃动。

    在这根木棍上先刻一条膛线,穿过两个木架圆孔,圆孔上各有一支铜螺栓伸入木棍的膛线。当推拉木棍时,木棍就会顺着膛线旋转。

    薛师傅在木棍一端做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横木把手,木棍另一端嵌入一片硬铸铁块儿上砸下来薄片做刀刃。

    把刀刃送入铳管,每拉动一次木棍,铳管里都会被刻一条。每刻一条,就稍稍转动木架一个很小的角度。二十几次下来,一条膛线就完成了。

    如此一共刻三条膛线,一天时间都不到。孙一便提着试验品上阵了。

    实战证明,土法拉膛线完全可行!

    不过联军缴获的管身平直管壁厚可以改造的鸟铳太少。

    孙一从汉军俘虏李高喜那里了解到,即使已经可以自铸红夷大炮的爱新国到现在还不能打造鸟铳,就彻底断绝了大规模装备膛线鸟铳的想法。

    孙一利用这支鸟铳在一百尺的烟幕距离弹无虚发,还经常支援两侧。

    但是镶兰旗钻出烟幕的越来越多,一个个显然是受了吉尔哈朗严肃军法的震慑,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毫不畏死。

    鸟铳的装药速度远远跟不上了。

    三眼铳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个瘦小的身影冒出来站在孙一身边拉开一张弯弓就射。

    “琪琪格,你怎么上来了?”

    “一哥脚不方便,我来照顾你!”

    说话间烟幕里嚎叫着冲出几十名甲士,扎堆儿冲向一处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