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倚得东风势(二)

七月采绿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晏妃传最新章节!

    “因为水,”宋衎解释道:“因为雪水的原因。云州缺水,但这里有雪山,一到夏季便会开始融化,雪山下的牧场以此而存在,这是唯一稳定的水源。

    “珠娜在蒙语中是‘夏天’的意思,就是说,这座山在夏季时才显示她真正的作用。”

    晏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声道:“云州是大齐的土地。但一座山,却也要用别的语言来命名。”

    宋衎也轻声道:“一百多年前,这些蒙古游牧族与我们汉人也是相当友好的,一些汉人与他们通婚孕育后代,也向他们学习御马技术。汉人也将一些粮食种植的经验传授给他们。珠娜山便是最好的证明。”

    晏如望向被云雾遮挡住的雪层,想到山的那一面便是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不禁打了个寒噤道:“那样和睦的局面终究是被打破了,现在山后的大营,已经成了大齐安定最大的威胁。”

    晏如与宋衎并坐,并不能看见他的表情,只能看见他挺拔的鼻子,和眼前的山棱一样硬朗,一样可观而不可亵玩。

    宋衎的声音带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战争是无可避免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中间和平安稳的时光,尽可能地延长。”

    “因为水,”宋衎解释道:“因为雪水的原因。云州缺水,但这里有雪山,一到夏季便会开始融化,雪山下的牧场以此而存在,这是唯一稳定的水源。

    “珠娜在蒙语中是‘夏天’的意思,就是说,这座山在夏季时才显示她真正的作用。”

    晏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声道:“云州是大齐的土地。但一座山,却也要用别的语言来命名。”

    宋衎也轻声道:“一百多年前,这些蒙古游牧族与我们汉人也是相当友好的,一些汉人与他们通婚孕育后代,也向他们学习御马技术。汉人也将一些粮食种植的经验传授给他们。珠娜山便是最好的证明。”

    晏如望向被云雾遮挡住的雪层,想到山的那一面便是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不禁打了个寒噤道:“那样和睦的局面终究是被打破了,现在山后的大营,已经成了大齐安定最大的威胁。”

    晏如与宋衎并坐,并不能看见他的表情,只能看见他挺拔的鼻子,和眼前的山棱一样硬朗,一样可观而不可亵玩。

    宋衎的声音带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战争是无可避免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中间和平安稳的时光,尽可能地延长。”

    晏如质疑道:“战争真的无可避免吗?我讨厌打仗,也惧怕打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还不能证明战场的残酷吗?”

    宋衎却淡淡说道:“就算大齐这些年是安稳的,这世上总还有什么地方正在打仗,为了水源,为了土地,为了权力、金钱或是别的什么。

    “总有你看不见的地方,血流成河。弱肉强食,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道理。”

    晏如有些激动道:“难道你觉得打仗是正常的吗?你是不是觉得,此刻山后的察哈尔部落攻打进来,也是有可能的?”

    宋衎确定道:“每一个闲适的国民,都应当有随时迎战的觉悟。”语气中竟带着些帝王将相不容置疑的霸气。

    宋衎的想法和当朝皇帝的做法大相径庭,大齐现在的皇帝宋山潜不主战,面对得寸进尺的察哈尔族,也是一忍再忍。

    这其中的原因却是晏如想不到的——大齐如今的国力根本无法开战,再往深处研究了,远不止是国库缺钱那么简单。

    大齐的财力和权力为何会集聚于一个家族手中,其中的腐败是晏如看不见的。她自小生长于深闺,虽然见识不浅,眼光独特,但很多事情也只能看到光鲜的表面而已。

    晏如思考着宋衎的话,不禁有些慌乱起来。她发现了,发现了宋公子内心里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着强硬的血铁法则,也有着荡气回肠的男儿气概。

    她读懂了这些,不是应该感到开心吗?她与他的距离不是更近一步吗?

    可是她突然害怕起来,宋衎真的像自己想象中那样简单吗?这样的话真的是从一个商人嘴里说出来的吗?

    她不敢猜测,只能将话题转移:“宋公子,我们不说这个了。你和我说说你们挖井制定的方案吧。”

    宋衎点了点头,一开始他还担心晏如会听不懂,后来发现其实她极聪明,自己设计方案中的重点一拎就懂,说起来毫不费劲。

    晏如仔细听着,回应道:“公子说得非常明白,既然这附近有雪山,那必定是有地下水的。”

    宋衎道:“我们将井分成三部分,由竖井、地下暗渠和地上明渠组成。

    “先从一条线上打下几个深浅不一的竖井,云州夏季天气干燥炎热,水只要接触于土表层便会很快被太阳晒干。

    “而竖井一是方便将泥土提到地面,二是减少水流的浪费,同时确定暗渠的走向。

    “暗渠的功能就更加明显,负责沟通各井,饮水下势流。”

    晏如在心中构出了井的大致模样,不禁为宋衎的智慧所倾倒。打一口井也许并不难,只要有工具,确认好地下有水即可。

    而宋衎所做的,是在村落中挖不出水的情况下,将水引到村中,其中的精巧绝妙的构思是让人折服的。

    晏如问道:“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花费的时间、人力和财力都是不可计数的。一旦建成,便会惠及赛罕所有的百姓。宋公子是要留在云州吗?”

    宋衎摇摇头:“我留在这里用处不大。”

    晏如还想再和他说些什么,山坡下传来唯西焦急的呼唤声。晏如心知是唯西再寻她,便慌忙对宋衎道:“宋公子,我得回去了。”

    晏如处处提着裙摆,小心翼翼往坡下走去。夜色如墨,晏如也只能借着单薄的月光照明。此时草中有些草虫“唧唧”叫着,给这安静的带来一点生气。

    就在此时,从两棵杂树旁射来一支漆黑的箭,在月光下泛着幽冷的光。与村民平时用的树枝削成的打猎用的箭不同,这只箭的箭头为铁质的三菱形。

    头锐而底丰,两刃向前聚锋后形成倒刺,竹质的箭杆嵌于箭头之下,整支箭工艺精细,慑人的寒气肃杀震人。

    这样的冷兵器,毫无疑问,被射到的人,几乎是死路一条。

    晏如平时只在父亲的书房里见过悬挂于墙做装饰用的两只木箭,对这种铁箭的杀伤力毫不知情,只凭借着在危机中的本能迅速趴倒在地,恰巧避开了这只箭。

    而一闪而过的刺客一身黑衣,迅速向山下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