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因祸得福

末家大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鬼王令牌最新章节!

    丢了军队粮草军饷的高人宗,知道自己这一回在劫难逃不被满门抄杀都是幸事。

    进京足足等了十七天。

    边关那边要是军情有变,早就递过来了。

    而相国府,自己不敢去问消息,也没有多余的银两去打发了。

    何况他知道和珅是贪财如命的人,但是他不知道和珅还是一个喜欢玩心机技巧的人。

    听到一早门被一群人上来敲得山响,他跳楼去死的心都有了......

    这十天,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天天梦见自己一家大小被拖到菜市口给砍头。

    这样的日子真难熬啊......

    听到来的人是那个蓝衣大汉的声音,这人怎么了,亲自来了?

    而且门一开,高人宗就看到蓝衣大汉倒头跪下。

    口里还说着:“恭喜恭喜~!”

    高人宗立刻把此人拉起来问:“这喜从何来啊?”

    蓝衣大汉从袖子里拉出一卷公文,高人宗拿过来一看。

    是西部边疆兵营收到高人宗押送军饷和粮食的回批。

    这......高人宗明明知道这笔钱被山匪给尽数抢了去了,这......回批上明显的是那边的督统拿到军粮军饷给的回批没错。

    一切都仿佛在云里雾里。

    其时这时的新疆回民闹起还是比较普通的一件事,主要是因为对回族穆斯林进行迫害的文字狱案件引起的。

    这就是发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年)的“海富润事件”。

    海富润,回族,广东三亚人。虔信伊斯兰教,曾在广西、湖南、陕西等省回民地区游学8年并长期居留,乾隆四十六年自陕西返乡,途经汉口,结识南京籍回民袁国柞。袁赠送他《天方至圣实录年谱》、《天方字母解义》、《清真释疑》、《天方三字经》等书。在桂林被当局盘查,搜出阿文经籍和上述书籍后当即被捕,并上报广西巡抚朱椿,朱椿一面行文通报江南各省查办,一面罗织罪状上奏朝廷。袁国柞及兄袁国裕,以及有关人士谈在文、改绍贤等均被逮捕并解往北京。

    各地回民闻讯惊恐不安。新疆的回民自然是动乱不停。乾隆皇帝接来椿奏折后,发觉地方官吏处理失当,而且编造事实,立即严词训斥。指出“旧教回民各省多有”,而回民“其平日所诵经典多系相沿旧本,并非实有毁谤,显为悻逆之语”,下旨释放被捕人土,发还书籍,并且不必查办,并不得滋扰回民信教。各省奉旨办理此案,袁国柞等人均被释放,朱椿被内阁革职留用。至次,此文字狱方才得以了结。

    这件事起来也快,平息下去也快。

    此刻回民已经得到乾隆放人的消息。

    同时,给平息乱民的军队送军饷的队伍粮饷被劫。

    和珅动用了西北的军方督统的关系,说自己选的人,送钱粮途中被扮作匪患的八旗军劫走,如果不内部严查,必将明示皇上以治罪。

    平乱的督统自然不是自己指派人去劫掠军饷的,可是山匪如何得到粮饷运送消息的?他解释不清楚,自己就得担责任,只有派军队回头去山里清缴,果然是所有被山匪拿去的钱粮物都在。

    立刻回了和珅此时得以平复。

    蒙在鼓里的高人宗此刻看到文书没有假,其实也假不了。

    他粮草被劫持,自然有手下人透出风声给西北平乱军队了。

    西北平乱军队派人去京城正要报上军机处,此刻管理军机处的和珅劈头盖脑一顿呵斥,来人缩着脑袋就回去找山匪要军饷粮食去了。

    他们不去找,让乾隆去找么?平乱,平得让匪患都出来了?

    十天,十天来回消息足够了......

    事情还能这样的......

    高人宗此刻看到这回函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蓝衣大汉又递过来一份公函,并且说:“恭喜老爷荣升~!”

    高人宗看到公文是吏部颁发的没有假:高人宗解运粮草有功,着任西安知府。

    等来人走后,高人宗是一会哭,一会笑。

    客栈的人知道这几天不出房间的居然是朝廷新封的知府老爷,人家升了官了,也不敢要拖欠的住店钱。

    高人宗在京多留了一日,此间心潮起伏。

    想到自己从刀口是如何活过来的,不由得涕泪直下,哈哈大笑,状若癫狂,

    被抢去的官家粮食和军饷不仅仅自己不去追讨,还没有被斥责,相反还晋级当了知府老爷,升了一级。

    一个要被人唾骂的无用之人,有罪之身,去死都没有人可惜的。

    居然还当了知府。

    高人宗感慨和珅的权力之巨,势力之庞大,拥有回天之能,也是心里不甚惶恐,如坠冰窖。

    他自己清楚,由祸事而得官,后来必然遭到报应,还贪图高官厚禄的话,自己将粉身碎骨。

    第二天,他付清了银两,独自悄悄出了京城,潜回了浙江老家,找一个无人的山野隐居,居然平稳的度过了余生......

    果然,和珅一党,因为他而得到官职的,不是被发配就是被抄家,没有一个得到幸免的。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

    高人宗知道这和珅是死了。

    中国官员虽在清朝之前已经多有贪腐,但在和珅主政年间达到高峰。和珅发明并实行议罪银制度,令贪污官员被揭发后仍然不需要判处死刑,只需要罚款,造成乾隆一朝百官齐贪的现象。以致清代流行一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和珅不仅仅揽权,排贤,欺君,贪财,而且好色。

    自然这里我不会去找和珅很多的花边新闻,其实很多人在野史里已经知道了,和珅的府邸有着妻妾数十人,还养着外国的洋妞......

    以和珅的狡诈,对外称,这些都是“义女”。

    这是不是应验了“作死之人必须死,祸福因果终有报的”话。

    和珅进入皇城时,是一贫如洗,后来在狱中饱受世间的诸多煎熬。

    这一次和珅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尝到了人间凄凉、冷清、饥饿、刑罚、痛苦、欺压、侮辱等诸多酸甜苦辣滋味。回想起来,他惨淡经营一生,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万分慨叹。特别是当时恰逢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节,和珅自然而然想到往年自己的家中宾客满堂,门前车水马龙,一家人欢欢喜喜,自己在众妾侍奉下悠然自得、尽情享乐的情景......

    提笔作了题名为《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的诗: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断。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从上述两首诗中可以看出来,和珅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余生时间不会太长了,末日即将来临,伤感前事,发出几声悲鸣。他至死执迷不悟,觉得自己满身是才,“怀才误此身”,表现出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无可奈何心情。

    和珅看到白绫后,又提笔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前梦幻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唯口安澜日,记取香魂是后身。”

    不过,面前死囚室里......吊着和珅的尸体,我也只能摇摇头。

    心中没有感慨,亦没有叹息。

    世间的人就是这样,只有来你面前锦上添花的,且少有雪中送炭的。他们就是带着一种心机婊的投资心态,来为他们自己铺路。

    何况人们都在骂和珅的贪,和他的弄权,可是真的要来体验一下三尺白绫的。

    我认为是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他们是很多,一大群......

    那些人的心里,其实在羡慕和珅在自缢前的那些岁月,在想自己为何没有那种机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突然的说了一句,使得一猫,一狗看着我无语。

    “走吧,该走的,都走吧。豪门盛宴终有曲终人散的时候,何况人世间不过数十年磨难。”

    我转身走出京师的刑部大牢,这里的十几间所谓天牢,几百年里,历经宋,元,明清死去了多少做过官梦的豪强。

    和珅,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他们都有过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但是最后走的时候,是如此的悲凉惊悚。

    所以我知道,笑阎罗,是要我知道一个道理,做人,要低调点好。

    走出京师刑部典狱大门,走在北京的前门大街上,冷风吹来时,我的心更是越发的明朗。

    鬼也好,神也罢,不过是人生历练多凄苦,轮回几番看人生而来。

    前世的乞丐,今生的和珅......

    我看着和珅的上一辈子,上一辈子......

    我似乎有点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