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历史悬疑

末家大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ch,最快更新鬼王令牌最新章节!

    和珅此货,只要提到他的人都说是死了。

    事实上,我认为,他还活着,而且子孙有千万了。

    不然后来哪来这么多的大小贪官?满清后期出了庆亲王,袁世凯之流,民国也出了不少......

    都说和珅一生,是为了乾隆而活着,最后乾隆也不辜负他,死了不久,就把他也带走了。

    如果贪污白银八亿两乾隆帝都不能觉察的话,其实这个皇帝也是白当了。

    一个强大帝国的当权者,其实有管理和监察,督查之职责,这是不是叫奸官不查?监管不力?管理失调?

    既然毫无卵用,这皇帝还做了二十几年?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

    他的家奴刘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至少皇帝治下无能,那么满朝的文武岂不是也是无用?知道了很多事实,但是屁都不敢放?也不敢检举揭发大贪大恶,这是不是叫不忠?

    无用之人,用一群无能不忠之辈,朝堂岂不倾覆?

    在乾隆统治的晚期,就是因为苛政和无止境的征收民税,国家并没有拿到几许银两,但是这些和珅之辈倒是肥了肚肠。那时的天地会,就已经预示了后面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崛起。

    一面后面有“和”字的古镜,内藏和珅的一批财宝。

    按照之前和珅的罪孽,皇帝命人拟定了二十条: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大罪二。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大罪三。取出宫女子为次妻,大罪四。于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大罪五。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大罪六。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大罪七。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大罪八。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大罪九。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大罪十。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姻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大罪十一。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大罪十二。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大罪十三。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大罪十四。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于大内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虽然是原榜文的照转,但是从这洋洋六百字里能看到皇帝是早就对和珅欲用了刀。

    贪污白银八亿两,是以和珅为首犯,其余一群贪墨的官员和家奴一起查抄出来的脏银总和。

    当时在和珅家里抄家出来的银子,还有一批贵重物品折合银两,估计是一亿多点。

    然后把他侵占的数千倾地和房产加起来就数亿了。

    所以贪污白银八亿两这不是很科学的说法,仅仅是一个估算出来的财产数字,还有很多的藏匿物当时并没有能即时追缴,所以也有最多为十一亿两银的贪墨说法。

    我们从列举的罪状看出来,有一些是皇帝可大可小的事实,都堆出来为罪,这不过是把一个说法坐实,和珅是个坏人。

    其实养成和珅这样一个大贪的幕后主使人,其实是乾隆集团这个背景。

    没有他们在暗中辅佐,和珅贪不了一文钱。

    本身从历史角度来看,帝王将相机家,哪有不敛财?

    不敛财就去当和尚得了,老婆都不需要,一切房产田地都省了,成天吃斋念佛,岂不是公德更大?

    本身封建领主制度,无论怎么集权,都是找老百姓要吃的喝的,要美女、要锦缎上贡。他们其实是口头喊着为子民,其实是为自己的一群很虚伪的货。

    和珅一党,无非是被利用之余,自己顺手捞一把,皇帝看没有和谐问题就过去了,有政权矛盾就压一压。实在关不住门,老百姓要暴动了,好吧,贪官我找一个,就和珅,拉出去杀了。

    我们满清朝代继续,贪官继续养,你老百姓说谁是开明的皇帝,你就中计了。这是权谋之术,王道之法,老百姓能看透的有几个?读书的权利在他们手里控制着,愚民数千年,几人得清醒?

    历史都是他们养的所谓读书人一直在编写,写的都是政绩,业绩,即使朝代中有叛乱,也是在野史和杂记中偶有表现。

    野史和杂记写多了它就文字狱了,被打为禁书。还让你澄清历史事实才怪?

    所以横看历史数千年,竖看朝代多变迁。

    百姓疾苦今犹在,水深火热无人怜。

    不管它朝代如何变,老百姓仅仅需要最低的消费足够,如果这一点都不能保证的当权者,你事实上还是羞愤自制裁算了

    这种作为真的很丢人......

    “我们要去找到和珅藏匿的宝物么?”

    至少小猫夜游和小狗日游是看着我。

    “找到又如何?没找到又如何?”

    历史上从秦皇墓到慈禧太后墓,都被人盗墓了。其实这些人也是不想一想,自己风光大葬的背后,岂不是很遭贼?

    当然,我不得不说他们成就了现代的小说很多名家,也借着这些位发了点财,虽然没有亲手挖坟,但是写挖墓的小说居然比挖坟的,还来钱。

    比写包养小三和做人二奶的赚钱多了,还不会受到舆论谴责。

    不信?不信你写偷人家女孩**,绝对被人大嘴巴抽死。

    但是封建时代最为人诟病的挖墓,都能写了赚钱,也是一种时尚品味的拓展。

    这是继承“丰乳肥臀”之后的,又一脑洞大开之领域。

    也是重口味文化,怪味麻辣的又一种品牌。

    在下才疏学浅,仅仅看了几书架的古书,有点愚钝了。

    这之前怎么不抢先去写咧?

    和珅是偷“钱”,现在的文人也学会了偷“文化”。

    把墓穴能挖出来,当时为何要埋进去?

    要不当时就摆哪里不好么?

    挖来挖去的,华夏文明是这样挖掘出来的么?

    去挖和珅藏匿的宝物?

    我觉得目前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此缜密的一个机关,为何有人能知道,那就是这一面阴阳镜。

    想来想去,张家的先人必定和这东西有着古怪。

    最少会是一个历史的知情人。和珅是不会拿着锹和镐去亲手埋藏宝物的。

    而且他身躯伟岸,做这件事目标比较大。

    再说一千两银子,两个大汉都得用抬的,一千两就是一百斤。

    他动则上万,多则十万,绝逼一人搞不定。

    所以和珅贪墨集团至少是一个有系统,有组织还有操作章程的。

    这样才能体现收钱时做到低调,不查和隐蔽。

    那样一个组织把一部分钱有计划藏匿后,交给和珅的,就会是一面书面的报告,这东西就藏在这镜子里......

    但是从本章开篇提到的1799年,这是和珅被“挂”了的一年。

    到成为民族国家的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期间经历了150年。这些曾经当过和珅下人的,被抄家时逃逸的,即使当时没死,如今也是灰都不剩了。

    为何鬼使神差,还有人在一直追查阴阳镜的下落?

    这只能说明一个道道,帮着和珅打理这一笔钱的后人一直还在。

    想到这里,我也是醉了。

    人类人往,皆为利往。

    这些人既然知道藏宝点,也懂得埋藏之法,直接逆向挖进去,取了不就得了,拿着这面青铜古镜有用?

    看到这里如果还不收藏和点赞,我就更加醉了。

    原来我们宏门一家多番磨难,几经周折,几度经历灭族的灾劫,都是因为这面古铜镜子。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是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也是那一刻起,我们宏家的祖屋有了这一面来历很奇怪的镜子。

    我不能说这不是一系列故事的结果。

    之前的所有开篇,其实都渐渐的围绕这个十分神奇的阴阳镜展开。

    而这个祖屋里的白发白袍的老者,哪一位狐仙,也是跟着这面镜子而来。

    所以我们的故事才真正的开始了。